请输入关键字

教育部:要把美育工作从“软要求”变成“硬指标”!

2019-08-29 10:56:00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第一个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文件。

《意见》提出,要坚持“五育”并举,即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强化德育、美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的应有地位。《意见》强调要增强美育熏陶: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严格落实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结合地方文化设立艺术特色课程。广泛开展校园艺术活动,帮助每位学生学会1至2项艺术技能、会唱主旋律歌曲。引导学生了解世界优秀艺术,增强文化理解。鼓励学校组建特色艺术团队,办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建设。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专业艺术人才到中小学兼职任教。支持艺术院校在中小学建立对口支援基地。

《意见》要求优化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意见》还要求重视家庭教育,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密切家校联系。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教育部长陈宝生在《光明日报》撰文《做好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提出“学校美育工作要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主题,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在更新观念上“移风易俗”,在改善条件上“改天换地”,在凝聚力量上“众志成城”,努力取得学校美育工作新突破。”

坚持“五育”并举

陈宝生部长提出要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完善共建共享机制,让收藏在馆所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文化艺术遗产成为学校美育的丰厚资源。

陈宝生部长在文章中进一步要求要用好评价指挥棒,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激发“师生家校社”五大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要全面深入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制度,将测评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作为初中毕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录取依据。要认真总结地方将艺术科目纳入中考的经验做法。把美育工作及效果纳入高校人才培养评估指标体系。要把美育工作从“软要求”变成“硬指标”。

近日《湖南教育》刊登《美育是心灵的润泽——专访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尹少淳》采访,尹少淳教授指出: 如何抓住历史的机遇,有效地实施美育,是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艺术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在国家的立法监督、学校的深度参与、家长的观念转变下,我们终将打破教育的“唯分论”,给孩子们营造一个“享受美育,全面发展”的美好环境。美育是一种长期、系统的教育,它不是以培养艺术家为目的,而是让人们获得认知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应用在任何行业和生活场景中,是能够让人的一生受益匪浅的基础能力。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眼光不能只盯着分数和成绩,而应该关注如何让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美育就是教育界符合国家所需,满足时代要求的回答。实施美育的途径是多样的,但符合美育特征,也有成效的是体验。所谓体验,需要我们进入情境,调动各种感官,与对象互动,深度唤起情感,形成共情,获得审美享受。与情境的互动,依赖于敏锐的感官。

尹少淳教授

美育教学不可“闭门造车”,社会文化艺术机构,如博物馆、剧场、影院、美术馆、文化馆、少年宫等应该尽可能地向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活动课程和艺术欣赏的机会,从社会教育的角度促进美育教学的开展。艺术教师是实施美育教学的主力,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探索美育教学的规律和方法,认真完成国家规定的艺术课程的教学,并积极开发与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水平相适应的校本课程。尹少淳教授也曾指出,校内和校外儿童美术教育构成了我国儿童美术教育的整体,两者各有优缺点,且一方的优点恰是对方的缺点,互补性极强。校内儿童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守底线,保证我国儿童具有基本的美术素养;校外儿童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促提高,使一些有爱好和有禀赋的儿童在美术方面获得有个性和较高程度的发展。